中国电视剧已经进入了“随心所欲不逾矩”的阶段。就是想怎么飞就怎么飞,“地心引力不做数”不再是武侠片的特权,而是进入了所有类型剧,解放军侦察兵和公安干警身手堪比大内高手。就是想怎么突突日本人就怎么突突日本人,一个人杀掉一个加强连只是小意思,一颗手雷把飞机打下来也不稀奇。就是想怎么穿越就怎么穿越,武则天可以留波波头,格格们手捧《独唱团》。
跟这些“想象力”上不封顶,下无底线的作品比,《密使》绝对算不上重口味的。它只是让一个新四军队伍里成长起来的“土包子”侦察员于明辉,换上衣服就成了他留美十年的、文质彬彬的军事专家哥哥于明阳,大摇大摆地打入了敌人内部。当时的情形是,弟弟策反哥哥不成,裹胁他而去。追兵赶到,发生激战。哥哥中弹而亡,弟弟抚尸痛哭。聪明的上级计上心来:“快,你换上他的衣服,跟他们回去!”夺情下令,是为不仁。弃尸接令,是为不义。但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,大家都忍了吧。
打入狼窝的于明辉,转眼就在敌人的高级军事会议上侃侃而谈,包括江防司令在内的听者无不频频点头。他哥哥那寒窗十年的功夫,让他几天临阵磨枪就覆盖了--天才总是不能被常理和常人管窥蠡测的。他不但要扮演专家,偏偏遇到了很多哥哥的故人,有的还是准情人,准情人还在军统这个眼里最不揉沙子的衙门做事。人家跟他叙旧,他只能装失忆。人家起了疑心布下圈套,他不用依凭任何蛛丝马迹就断定来人有诈,将之击毙。
凡是编剧都有一门“打晕”神功,不想让这个人在场了就给他脖子或者后脑勺上来一下,立马倒地昏死,不该醒的时候绝对不醒,醒了以后也不会有任何后遗症。这样,于明辉才能裹胁于明阳而去。凡是兄弟必然相象,只要穿着一样的衣服,别人就绝对分不清彼此。追得紧了,就说是孪生兄弟。这样,于明辉才有深入虎穴打豺狼的机会。这部戏就这样开篇了,大背景是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结束,中野和华野集结兵力,饮马长江,随时准备发动渡江战役。
很实的背景,很常见的谍战剧。于明辉过江之后,演出正式开始。英雄虎胆,蛇蝎美人。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。特工潜伏,无间行者。密码飞天,暗杀纵横。你有你的不变的信仰,我有我较劲的坚持。国仇中夹杂的家恨,爱情里密布着阴谋。这两年的电视剧,心中都有政治正确的弦,凡年代剧都要抓一顶革命的帽子戴上。也都有博取青睐的愿望,高传奇性和密集矛盾成为共有的追求,逻辑和理性经常无处容身。都挺惊险,但不耐看。都挺激烈,但不经琢磨。电视剧的快餐化特征越来越明显,思想上无所谓追求不追求,制作上是能完成就是胜利。如此环境下,出一部精品很难,因为整个产业已经被快节奏裹胁。但有了精品要出来却不难,因为舍得花心思在创作上的剧,一眼就能从众多及格线上下逛荡的作品中凸显。
项目预售制导致了明星身价的飚升,“国进民退”导致了“敢要就敢给”的行业风气,某些民营公司原先已然形成的剧本驱动型生产模式被冲垮,以往运作项目的成功经验不值一提,没有明星打底就没有人敢跟你下单。政策禁令的东挡西围,国有资本的长驱直入,明星费用的无限上扬,视频网站的中途搅局,使电视剧产业处处狼烟四起,乱仗缤纷。在这个急剧嬗变的过程中,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过渡性生产线上下来的过渡性产品。不过我相信,平庸的日子不会长久,要么是自己把自己做死,在沉默中爆发;要么是有识之士嗅到了危险气息,主动求变。当越来越多的个体做出改变时,行业的大气候也就变了。
上一新闻:亚克力灯箱视觉效果
下一新闻:亚克力灯箱水晶灯箱特点